2008年8月21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百姓谈心屋”“乡情直通车”“民情接待站”新招迭出
景宁“和风细雨”化解矛盾润物无声
创新的机制使得一乡镇纠纷调处成功率达100%
本报记者 蔡亮

  本报讯  外来媳妇和婆婆处不好,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地乡,像这样“清官难断”的家务案有了说理的地方——“百姓谈心屋”。针对基层矛盾,景宁创新了多种方式,和风细雨般化解。
  黄阿南是来自云南的彝族姑娘,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打工时和该县大地乡大地村村民杨某成了亲。可由于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,小黄和婆婆李大妈一直处不好。前些日子,争执又起,李大妈一气之下,午饭都不吃就跑到了乡里的“百姓谈心屋”哭诉。在谈心屋值班的乡干部热情地接待了李大妈,一面安排她吃午饭,一面耐心开导她。看李大妈情绪平稳了,乡干部又叫来了媳妇小黄,帮助婆媳俩沟通。最后,在乡干部的劝说下,婆媳俩终于消除了隔阂,携手回家。
  近年来,到景宁打工的外省人越来越多,不少外来女与当地人组成了家庭。大地乡就有来自贵州、四川、云南等省的两百多名外来媳妇。由于风土人情、思想观念的差别导致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随之增多。为此,大地乡今年专门开设了“百姓谈心屋”,由乡干部细心倾听村民的烦心事,化解矛盾纠纷。
  开设“百姓谈心屋”是景宁创新方式方法、以柔克刚化解基层矛盾的新载体之一。景宁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,成功化解基层矛盾,关键是方式方法,要变过去“刻板说教”为现在“细雨润物”,才能真正解开群众心中的结。
  上个月,东坑镇设立了“乡情直通车”机制。一次,“乡情直通车”值班干部接到电话,称东坑镇徐垄村两村民因农田灌溉发生争执。眼看就要升级成械斗,乡干部马上来到村里,做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,不仅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,还化解了当事人心中多年的疙瘩。据统计,一个月下来,东坑镇“乡情直通车”共接待群众来信、来电、来访68人次,纠纷调解和案件处理成功率达到100%。
  外舍乡是滩坑库区乡镇,又是省重点工程外舍防护工程所在地,同时还是移民安置点之一,矛盾纠纷交织的情况较多。今年6月,该乡建立了“民情接待站”,安排10名经验丰富的干部轮流担任“民情接待员”,热情接待群众并把情况输入“民情动态库”,个别解决问题的同时,选择普遍性问题进行民生课题调查研究。两个月来,该乡的矛盾纠纷显著下降。